81年,我娶了个哑巴媳妇,婚后她开口第一句:床下有黄金
搁那时候,28,在咱红星纺织厂的家属院里,那就是一棵老大难的歪脖子树。
搁那时候,28,在咱红星纺织厂的家属院里,那就是一棵老大难的歪脖子树。
厂里发的冰棍,还没送到嘴里,就化成了黏糊糊的糖水,顺着指缝往下淌。
太阳毒得像后妈的手,抽在脸上,火辣辣地疼。可我心里是冰的,从头到脚,冻得牙关打颤。
那年我二十岁,口袋里揣着三百块钱,还有我爹托人给我弄的一张驾照。
空气里永远混着海水的咸腥、工厂的废气,还有金钱烧出来的焦糊味。
她说,小林啊,你也是读过高中的文化人,人又长得这么周正,不能再耽搁了。
几十年过去,每当我脱下那身穿了半辈子的警服,抚摸着肩上褪色的警衔,总会想起钱主任办公室里那杯滚烫的茶。那杯茶,烫了我的手,也烫醒了我那个只想躲在工厂车间里,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梦。
说稻草太轻了。那他妈的是一根水泥电线杆,迎头砸下来,把我砸得晕头转向,里子面子碎了一地。
“退伍那天,他把奖章包进手帕,想着给未婚妻看,结果回家先看到的是她抱着别人的孩子。”——就这一句,80年火车站门口贴着的‘光荣退伍’红纸还没掉色,陈卫东的天塌了。
1983年的夏天,南城像个被架在火上烤的铁锅。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,踩上去能留下浅浅的脚印,空气里飘着汽油味、冰棍摊的甜香,还有老城区里家家户户煤炉冒出的烟火气,混在一起,就是那个年代独有的味道。
清晨的阳光,透过百叶窗的缝隙,切成一条条金色的光带,打在昂贵的羊毛地毯上。
赵建国,二十二岁,刚当上我们赵家屯生产队的小队长,正带着人清点仓库里的种子。
1989年,我十八岁,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,家里也没门路,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当兵。
熟悉的是轮廓,是眉眼,是嘴角那颗小小的痣。三十年了,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,但那股子书卷气,没变。
我叫林岚,三十五岁,未婚未育,在这家半死不活的广告公司做客户总监,不上不下地卡了五年。
电话那头,陈姐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,带着哭腔,却又拼命压抑着巨大的狂喜。
林岚收起手机,抢着回答:“想好了。他名下那套房子,婚前财产,我不要。存款一人一半。”
我爸把最后一个肉包子夹到我碗里,浓黑的眉毛拧着,声音却放得很轻。
林岚,一个在南京城里长大的姑娘,嫁给了一个叫陈卫东的军人。
电话听筒还带着余温,但那头传来的“陈总,全完了”这句话,却像一块冰,从我的耳朵一直凉到了脚后跟。